前言
现在转眼已经到了研究生毕业2年后,距离上次针对 GTD vs OKR 的整理已经过去了3年多了。期间发生了很多不好的事情,刚毕业的情绪反复崩溃,在蚂蚁的职场,爱好的渐渐缺席 etc。也发生了很多不错的事情,遇到了现在的老婆结婚,养了猫猫,遇到了新的格式格样的人~ Anyway,现在很多问题一点点的都解决了,终于觉得可以坐下来重新再总结些阶段性成果了。这篇文章的本质是写给下一阶段(26年)的自己的,偏向于日记性质。
这里会有如下内容:
- 简单探讨个人与任职公司的关系,希望能给未来的自己提供一些现在的思考痕迹,如果顺道有人读到这篇文章,如果能起到一点点参考意见就更好了
- 一个普通生活在经济下行下的人的小碎碎念
这里不会有的内容:
- GTD / OKR 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,比如 Notion / Things 等 app 的操作指南
- 提供一个「成功」的路径,我只是一个普通追求普通生活和内心平静的人,因此这里不会有什么「成功」路径
时间与任务管理
到了话题,自然要问的是「过去的方法真的有用吗」,现在来看是「有用但有问题」。回到 2020 年,我还在学校的小宿舍里,有着整洁的小桌,有着对未来的小小憧憬。这时候摆在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下两个问题(原文链接):
- 时间严重不足,存在大量完不成的「任务」
- 时间掌控感不足,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经常被反复拖延
针对上述两个问题采取的是一个任务管理机制,即去筛选「不重要」的事情,同时通过一个机制(OKR)去在保障方向前提下,去落实到具体的 Action 中。具体的做法就是当时定下的 OKR + GTD 的管理方式。
那么到现在,这个机制是否真正起到的了作用?答案是有,但是在其他地方存在问题。这个机制起作用的部分其实给出了跨域我个人记忆(我的项目记忆能力可能也就半天)的相对较为合理的安排规划。同时,任务在录入和规划的时候会可以去统筹安排重要不紧急的内容,这有效的管理了日常的生活。
但是问题也来了,首先「重要」的标准很难定义,其次你可能真无法掌控你自己的时间,最后甚至项目节奏本身在没有权力加持的情况下也是很难规划的。
「重要」「紧急」的定义问题
整个框架有一个最最最麻烦的前提假设,就是你知道你渴望什么。但这个是一个充分认识自己才能做到的,且是一个非常难的终身课题。实践中我这里就出现了很多问题,目标反复迭代才形成了现在讲究稳定的版本。在20年的时候,我的没有什么「目标」 的概念,身体健康、工作 okay,似乎除了没有搞到论文以外都是在计划之中的。但很快,在工作以后这个「目标」就成了问题,首先如果你以「晋升」为目标的话,很快就发现自己「晋升」不是核心目的。简单外推,核心目的是两个,钱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感。
然而,「晋升」的解释权把握在权力拥有者手中,身边的案例看到一个个人耗费了身体,耗费了时间,正确的践行客户第一,甚至也拿到了结果,但得到的是确实一些奇怪原因带来的裁退问题。这意味着,你的生活的目标把握在别人的手中,甚至是自己瞧不上的人,这难道不荒唐?
针对第二点,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问题。但是问题在于实际接触了商业世界后,发现「技术其实并不重要」,技术只是商业模式中非常非常小的部分,甚至价值都不一定很大。这直接撼动了一个技术小宅的核心。
那这个目标应该怎么衡量呢?每个人都是不同的,在我这里最终相对稳定的最终要的还是「好奇心」,好奇心之后派生的是「健康」「家庭」「道」。这里对于我这种语文渣渣来说实在太难描述了,但相信未来的自己是看得懂这里的目标的。
于是,这里就有了与之前不同的判定标准了:
- 「晋升」是一个结果,但不强求,尽到自己岗位应尽的责任即可。
- 任何人对你的评价是对你的「估值」,自己的价值需要自己在一个逻辑自洽的体系中量化衡量
注释:2 部分目前的判定应从佛法等经典古籍中获得,西哲似乎更可证伪但实用性一般
可控性的问题
接下来框架还有一个很麻烦的假设,就是可控性的问题。简单来说,你工作中的工作内容的可控性从源头上不来源你自己,更多的是来源于你的老板,甚至老板的老板。这意味着你的上班时间其实不可控的,就像我们常遇到的「白天开会,晚上干活」。白天的会还往往没有结论,就是纯纯的浪费时间,那我们能优化吗?当然可以,开掉你的老板,找个你认可的环境就可以了。
那么假设,工作的内容可控了。你的工作项目是可控的吗?答案,至少对于我来说还是不可控的。合作方能不能交付(往往在生产关系理解错误的情况下会非常严重),你在做项目的时候自己的进度是不是可以正常交付(在刚入职场的时候其实也很难估算)。那这个有办法去解决吗?其实也有,就是理解你的生产关系,理解你的合作方的人,理解你自己。
但,你看上述这两个问题其实作为新人而言,我个人是大概率不能段时间解决好的。这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实践,甚至还需要大量的机遇才能做到。因此,这个框架中认为各种事情可控的假设就是很有问题的。因此,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很多额外的设计,提供更多的 BUFFER。
优化的思考
接下来简单介绍下现在尚不完善还在演进的优化后的版本。其实,从上面的章节已经提到了对应的解决方案。接下来从假设,机制,心态三个方面简单描述下优化后的版本。
首先是假设,在优化后的版本中我提出了几个假设:
- 无法了解自己,只能接近全面了解自己。
- 时间是无法精细控制的,但随着我们的一些努力整块时间是可控制的。
- 项目是无法精细控制的,但随着我们的努力不可控的「意外」会越来越少。
其次是机制方面,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改动:
- 大目标层次,目标从「晋升赚钱」转移到了满足「好奇心」这个目标。
- OKR 和 GTD 部分的内容进行了保留。新增了记录的模块,取消了 Things 这个 App,采用系统自带的 Reminder 和 Calendar 进行补充管理。约定或周期性要做的事情,如果有时间安排会上到 Calendar 中,比如猫猫的体检疫苗,个人的理发等。若无时间安排会暂时记录到 Reminder 中,等时间临近在进行时间安排。
- 时间管理方面,工作日的时间管理不再特别规划出时间。同时,项目管理中不再给出特别具体的完备的安排,也就是 O 和 KR 之间不再是强绑定关系,KR 是会灵活的,随缘修改的。
最后是心态方面的改变:
-
任何管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的。而不是为了完成规划而是追求一个更当下的体验,否则到后面会不知道自己究竟在给谁打工。很容易陷入压力很大的状态。
还记得一年前,每天睁眼就发现是一大列被规划好的内容,甚至用秒级别的工具去记录时间试图压榨每一分每一秒。确实,完成了之后项目是正常推进了。但总觉得是在给「过去的某一个人」打工,随之而来的压力倍增,幸福感直线下降。因此,放过自己,管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。适当的符合当下环境,适合当下的人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。
-
谨慎的思考他人给予的建议,尤其是目标和规则向的东西。
这个事情在互联网大厂中尤其需要慎重认真的对待。举个例子,经常会有人说「努力工作,和公司一起成长」。那你需要思考的是我付出了什么,他得到了什么,我得到了什么。在细节点就是这里「努力」是指「努力」到什么程度?是胃穿孔吗?是生活只有工作吗?「工作」是工作什么内容?是天天开没有结论的会吗?是为了 xxx 的 PPT 吗?「公司」是什么?是你的 Team?是事业部?是整个公司?「成长」是什么?是带来了业务营收?是带来了团队影响力?那「我」的成长是什么?是你要的吗?因此,要从自己的逻辑进行判断,适当的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。
-
躺和理智
这里就不用多说了,经济下行很快就发现似乎上错车的状况下,似乎没有看到合适的新车。再投入产出比(精神层面也考量)之后,似乎当下的 ROI 太低,冰天雪地里裸泳再强壮也会抽筋的。不如窝在洞里想想春暖花开的下一步要怎么走。
最后,祝大家还有未来的自己能够保护好自己,保护好家人,保持好奇心。
ChangeLog
- 2023-07-15:根据之前的 OKR 和 GTD 重新进行总结,记录一些优化的思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