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这个文章是一个临时起意的瞎聊缓解,起因是这几年持续的「结构化思考能力」成为了我挥之不去的坎。我想或许是时候放下它了,当然想要放下它的缘由又是另一个故事了,以后有机会再聊。
关于「我确实结构化思考能力」的怀疑,其实从本科开始就陆陆续续有苗头了。听课回来很难形成一套系统的学习,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也很少有一个固定的「方法论」。很多概念模糊不清,以至于稍微进行追问就忘记其水面之下的内容。辩论的时候非常吃亏,很难去反驳别人,旦下来进行调研又往往会证明我是对的,然后再去辩论,再失败,再调研。工作后,一些领导或许很喜欢我「不作恶」的特性,旦很少会说我具备「结构化思考」的能力,也往往给我下了「做做项目还行,汇报的认为不能交给他」的结论。这如果细想,就可以认为是 P7 的天花板就给我盖死了。
这件事情困扰我非常非常久,以至于现在还在其中,总是会觉得我的天赋水平是低别人一等的。我真的是错了吗?我是不是还需要继续去学习「屠龙术」,去学习别人提供的「结构化思考方式」。
当然,我还是不知道我是否拥有「结构化思维」,但我知道至少我不是一个杰出的「布道者」,我无法把自己的一些信念无误的去传达给别人,甚至并没有兴趣去布道,只是会偶尔溢出一些思考。只要我再清醒着,大脑就会不停的运转,头绪灵感一个一个冒出来,消失,和其他思绪情绪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些莫须有的理念。
也许很多人不认同,我认为「结构化思维」是一种标签,这种标签足够模糊,但又足够的有力的建立了「等级秩序」,没有结构化思维是你天生的,你无法改变的,所以你只配在有结构化思维的人手下干活。但「结构化思维」如何定义却非常的模糊,就和希特勒说北欧人种是优等人种一样,这只是一种「领导手段」。这里的 tricky 点在于,结构化思维本身意味着你能够将事物按照本质逻辑进行拆解,能够把一个宏观的目标拆解成可执行的目标,并在逻辑上自洽。
「结构化思维」定义是好的,但执行的时候是怪异的,变成了管理的艺术。我无意去评价管理者的道德层面的话题,只是想表达客观上这里存在许多细节,要想从这套以「结构化思维」作为评判标准的系统中抬头,你必须要利用这些细节去重新审视可能趋于「均衡」的政治平衡。魔鬼的细节在于包装着「结构化思维」的思考大多数是「符号游戏」的堆砌,并用权威性压着你无从提问,也就无从审判其中的逻辑性。仔细想想,身边是不是有一些人喜欢说,“从「第一性原理」可以得到”,根据”XXXX原理“可以得出,而其中本身的因果逻辑就是脆弱的。而这种人往往会是现实中或者网络上的 KOL,逻辑看似严密高大上,但实际上和告诉我现在股票图形是乌鸦坐飞机,明天股票就会涨一样不可靠。
但,KOL 的影响力是现实的,他可能是你的领导,可能是你的组长,可能是你朋友圈中有着令人着迷的组织者,他们的触手影响着你身边的环境,有能力去让你做一些你本不愿意做的事情。他们获得了高于你的权力。
也许这就是雄辩术的迷人之处,只需要动动嘴就能操控一切,就像下棋一样,随着盘子越大你的声望也就越大,声望越大影响力越大,直至某个顶端或另一个雄辩手撕下了你的伪装。
但这对于我也是毫无意义的,我无意去挑战这种权力,我希望在一个权力不那么密的角落躺着。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仓鼠,是仓鼠王国中住在隐秘小角落,不近不远的可爱小小居民。不求人上人的游戏,也不求天外天的自由。平平淡淡的生活,用一些小小聪明,在冒险家的创新中浅浅窃取些零食,摊在小仓鼠窝里,和另一个仓鼠宝宝打打闹闹,偶尔出门探险,到其他小仓鼠那里串串门,看看别的仓鼠探险家的故事就很满足了。
所以,我要解除「结构化思维」这个在我脑海中的烙印,把「结构化思维」从字典中抹除。不再去迷信大佬们的方法论框架,而是专注自己想要关注的事物。至于关于表达和沟通的经验,或许我会提升,也许不会,这就交给未来的自己去头疼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