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R 简单总结

OKR (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) is a goal system used by Google and others. It is a simple tool to create alignment and engagement around measurable goals.

OKR 的目标

首先需要指出的是,OKR 的宗旨是协调团队内的成员,让所有成员无歧义的明白项目的前进的方向,与自己不应该做什么,将战略落实到执行的管理方法。因而 OKR 是不建议用于个人的

OKR 的细节执行

思维的转变

OKR 之前的 ToDoList 或者说 KPI 式的管理的区别在于 OKR 的任务设定的思维结果导向的。这点从 Objective 到 KeyResult 的过程,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,我们的 Objective 是一个纲领性的方向,是我们希望得到的结果,比如本期内完成一篇有效有趣的小样本方向的论文。注意这里的 Objective 是允许出现模糊的形容词的,而 KR 则会用实际可量化的指标去诠释如何完成目标。于是针对上面的 Objective 我们需要去想,什么样的可衡量的指标是可以贡献到我们有效和有趣的点。于是我们的 KR1 就可以为,设计一个能提升现有标准 2% 的 SOTA 模型(有效)。KR2 为,模型中含有 3 个前人没有考虑过的要素(有趣)。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整体的 KR 的设定是从结果 Objective 出发进行思考的,同时 KR 也是相对独立的。

Ultimate Obejctive - Objective - KeyResult - Initiative

在经过了思维的转变之后,我们进入更加细节的任务设定。接下来我们要从类间和类内两个角度来介绍 OKR。

首先,是类间的关系。UO -> Objective -> KeyResult -> Initiative 他们是互相贡献的关系,UO 是我们的长期目标,是一个很长时间的 Objective,随着目标的推进这个 UO 是可以转化成 Objective 的。而 KeyResult 则是针对 Objective 的可衡量的关键结果,这意味着 KeyResult 完成后一定能让整个团队接近总的这个 Obejctive 同时这个任务还能被 0~1 量化。除此之外,KR 是不能被施行人直接影响的,直接影响指的是执行的人能直接完成的任务,比如对于长跑运动员跑 10km 是能直接影响的 Task ,就不能是一个 KR,而对一个普通人他不能直接跑那么远,那么这个 10km 就可以是一个 KR。最后 Initiative 就是执行者能直接影响的 Task。

接下来,就简单的来说下类内的关系。Objective 和 Objective 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不相交的任务,一个 Objective 是不能成为另一个 Objective 的 Ultimate Objective 或者是 KR 的。这点保证了最终在实施时任务边界的清晰可拆分。同理 KR 和 Initiative 也是符合这个要求的。

杂项

一般而言,OKR 是以季度为单位进行实时的,在中间是可以进行调整的。且 OKR 是不能作为员工的 KPI 评价依据的。同时 OKR 的最佳得分其实是 0.6~0.7,这样就确保了 Objective 有足够的野心。如果这一期 OKR 得分为 1 就需要反思是否任务太简单,如果太低则考虑是任务过于难了,还是自己没有认真。这样子就保证了每一个人的能力被更加充分的发挥了出来。

参考

  • 本文作者: Author:DeamoV
  • Github:https://github.com/Duan-JM
  • Email:vincent.duan95@outlook.com
  • 本文链接: Artical: OKR 简单总结
  •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3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  • 版权声明: 原创文章如转载,请注明出处